Second slide

行业资讯News Information

公交候车亭融入文化元素,一街一文化韵味浓

2025/5/22 14:54:02   25
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中,公交候车亭正从单纯的功能性设施蜕变为城市文化的展示窗口。近日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倡导 “文化公交” 理念,多地推出的特色候车亭成为街头新风景,让市民在候车时也能感受 “一街一文化” 的独特韵味。
北京东交民巷的候车亭设计堪称文化融入的典范。以 “使馆区历史记忆” 为主题,候车亭顶部采用仿古券洞造型,立柱镶嵌老北京胡同砖雕,候车座椅则以青铜铸造,镌刻着东交民巷的历史变迁图文。玻璃橱窗内定期更换老照片展览,游客扫码即可收听语音讲解。这种 “可阅读” 的候车亭,日均吸引超 2000 人次驻足观赏,成为传播城市历史的微型博物馆。
在文化元素的呈现上,各地创新采用 “地域符号 + 现代技术” 的融合模式。西安大唐不夜城的候车亭以唐代阙楼为设计原型,斗拱结构搭配 LED 光影投影,夜晚能展现 “霓裳羽衣舞” 的动态壁画;苏州平江路的候车亭则化用园林 “框景” 手法,镂空雕花隔断将周边小桥流水景致巧妙引入,座椅设计成古琴造型,等候区地面镶嵌宋词砖刻。杭州西湖景区的候车亭更将南宋画院元素融入钢结构,雨棚形如展开的卷轴,灯箱展示着《西湖十景图》的现代演绎。
数字技术让文化候车亭焕发新生。深圳福田区的智能候车亭,通过 5G+AR 技术,市民扫描立柱上的二维码,就能看到 1980 年代该路段的建设场景与现代都市的叠影对比;成都宽窄巷子的候车亭搭载 AI 语音导览系统,乘客可点播川剧变脸、蜀锦工艺等非遗知识。据统计,融入数字文化元素的候车亭,乘客平均停留时间从 3 分钟延长至 8 分钟,互动率提升 60%。
“候车亭的文化改造,是城市微更新的重要抓手。”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专家指出,广州永庆坊的粤剧主题候车亭,通过粤剧脸谱浮雕与曲谱地刻,带动周边非遗商铺客流增长 35%;泉州中山路的闽南红砖厝候车亭,使该路段成为短视频平台的 “网红打卡点”。目前,全国已有 42 个城市启动文化候车亭建设计划,预计 2025 年将建成超 5000 座特色候车亭。这些 “街头文化驿站” 不仅提升了城市品位,更让公共设施成为传承地域文化的鲜活载体,为打造 “宜居、宜业、宜游” 的城市环境注入新动能。

上一篇:科技感十足公交候车亭亮相 无线充电功能吸睛

下一篇:公交候车亭微改造,细节之处彰显便民情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