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cond slide

行业资讯News Information

公交候车亭微改造,细节之处彰显便民情怀

2025/5/30 14:55:44   15
在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中,公交候车亭作为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节点,其功能与体验的提升备受关注。近期,多地启动公交微改造工程,从细节入手优化设计,让小小候车亭彰显满满的便民情怀。
座椅的适老化改造成为此次微改造的之一。许多候车亭将原有金属座椅更换为木质或仿木纹材质,表面增加防滑处理,不仅触感更温暖,还能避免雨天湿滑。部分站点还增设了爱心座椅,座椅高度降低 10 厘米,边缘采用圆弧倒角设计,方便老年人和残障人士落座。在某老城区公交站,改造后的座椅下方还加装了可折叠的脚踏板,让候车市民的双脚有了更舒适的支撑点。
遮阳挡雨功能的升级同样贴心。传统候车亭顶棚多为平面设计,雨天易产生积水噪音。改造后采用坡形顶棚结构,排水效率提升 30%,配合檐口加宽 15 厘米的设计,有效扩大遮雨范围。部分站点还在顶棚内侧加装了吸音棉,将雨天噪音降低约 20 分贝。在阳光强烈的站点,候车亭立柱两侧增设了可伸缩遮阳帘,通过光敏传感器自动展开,为乘客提供阴凉空间。
信息展示系统的智能化改造让候车便捷。老式灯箱站牌更换为高清电子显示屏,除了实时显示公交线路、到站时间,还增加了天气预报和周边公共设施导航功能。屏幕下方设置了触摸查询屏,支持多语言切换,方便外地游客查询换乘信息。在夜间,显示屏会自动调低亮度,避免强光影响周边居民休息,同时候车亭立柱嵌入的 LED 灯带会自动亮起,提升站点辨识度。
人性化细节设计贯穿改造全程。候车亭内侧墙面增设了折叠式置物台,承重达 5 公斤,方便乘客临时放置行李;角落安装了挂钩,可悬挂雨伞、购物袋等物品。针对带娃出行的市民,部分站点还配备了婴儿车停放区,地面标注防滑标识,并设有安全带固定装置。在环保方面,候车亭顶部安装了太阳能板,为电子设备供电,立柱采用可回收的铝合金材质,整体能耗降低 40%。
这些微改造工程虽规模不大,却切实解决了市民候车时的痛点。据市民满意度调查显示,改造后候车亭的使用舒适度提升 65%,乘客平均候车焦虑感降低 40%。小小的候车亭,通过一个个暖心细节,成为城市文明的窗口,让市民在日常出行中感受到城市的温度与关怀。

上一篇:公交候车亭融入文化元素,一街一文化韵味浓

下一篇:候车厅制作如何选择合适的防滑材料?